直通车

  • 综研视点|胡振宇:要警惕“双碳”引发的“双降”风险

    中原一场豪雨引起公众对极端天气和碳排放的极大关注,国家发改委学深圳47条则引发了对大湾区主引擎的无限遐想,但我看到的另一面是与科技创新相伴生的高碳排及减排压力,两件事都指向一个字——碳!按碳达峰时间,我国城市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十四五”期间即需达峰的示范型城市,如北上广深杭;一是“十五五”后期方能达峰的转型城市,如邯郸、大庆。其余城市介于这两类之间,如呼和浩特、鹤岗等人口流失型城市可能在“十四五”

    2021-08-13 mana 321

  • 零碳园区、社区如何进行碳排放核算、评定!

    为积极推进上海市“十四五”期间低碳示范创建工作,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方案就如何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完成一批高质量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含近零碳排放社区)提出了目标、申报要求、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并创新性的列出了各类低碳示范创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建议,对零碳园区和零碳社区怎么评价,进行了方法学上的建议,特别具有参考价值,再一次为上海工作的细致点

    2021-08-13 mana 1033

  • 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发布,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

    01碳中和技术路线图近日,《北大金融评论》发布“双碳”目标下的技术路线图,包括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2条主路线。其中,减少碳排放包括能源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减排和金融减排支持3条路线,增加碳吸收又包括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2条路线。如此逐级细化,得到完整技术路线图。细分、更漂亮的图:为了便于阅读,将上图分成2部分(请横屏观看)。02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21-08-13 mana 1373

  • 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及启迪科技成果转化实践

    作者:王济武、文辉、李旭光、张清杰、林俅,启迪清洁能源研究院2020年9 月22日,习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下2℃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应对全

    2021-08-12 mana 664

  • 江维:《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的顶层设计与行动能力建构:基于成都市的经验考察》

    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的顶层设计与行动能力建构:基于成都市的经验考察【内容提要】成都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以“还权、赋能、归位”的理念进行了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并以创新居民的联结方式为手段,以居民为主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升社区的组织力和集体行动能力,激发社区发展活力,开展了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探索了以居民为主体的“三社联动”的新机制。本文基于成都的实践经验,对城

    2021-08-10 mana 1453

  • 联合国气候报告:全球升温已无法避免,极端天气将大幅增加

    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评估报告的第一部分,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气候变化报告。报告由234名科学家完成,并获得了195个国家政府的通过。尽管该报告由于新冠疫情而延迟一年发布,但其仍揭示了疫情之外另一场对人类影响更为深远、严重的危机——气候危机正在进一步恶化。“这是毫不含糊的。”报告开篇的第一句话传递出IPCC迄今为

    2021-08-10 mana 321

  • 一文看懂关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的顶层设计

    导读与评论绿色生态建设将是我国未来三十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从2021年开始,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初见成效,贸易水平与消费者信心逐步走出新冠疫情带来的阴影,中国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而绿色生态建设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章节,将是未来三十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为明晰发展路径,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将从纵向上依据从总量政策到市场结构的思路,横向上对比国际国内碳中和的发展状

    2021-08-10 mana 506

  • 156.3万家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思路来了

    6月1日国管局、发改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公共机构要: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指南,组织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量统计,明确碳达峰目标和实现路径,结合实际深化公共机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指引公共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可通过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方式。主要推进京

    2021-08-10 mana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