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瞭望丨大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2022-10-12 16:46:05 sisd 304

文|黄晶

图片关键词

选手在深圳举行的 2022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中参加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比赛(2022 年 8 月 19 日摄) 梁旭摄 / 本刊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各领域,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

◇示范区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破解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示范区建设需要强化与国家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对接,强化与地方发展实际需求的对接,强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重要进程对接,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布局以及政策、项目、人才、平台等支撑措施,健全多元参与机制,依靠创新打造可复制样板,对国内外同类地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形势下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自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以来,国务院分三批批准了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郴州市、临沧市、承德市、鄂尔多斯市、徐州市、湖州市、枣庄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等11个地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自获批以来,各地发挥示范区建设主体作用,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构建社会各界共建共享机制,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中国高度重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建设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形成若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的现实样板和典型模式,对国内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对外为其他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五年多来,各相关方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要意义和目标定位的认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四个面向”,推进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各领域,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是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做法,分享中国经验,助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全球发展倡议的务实行动。    

完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机制    

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规范化创建流程,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示范区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规范化的创建流程。在原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根据示范区建设的定位,进一步完善部门组成,形成科技部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20个部门共同推动机制。依据《建设方案》,研究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指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创建流程。    

二是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积极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支持。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支持示范区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喀斯特景观保护、超大城市公共安全、典型固废协同利用等实施一系列研发项目。支持示范区围绕矿山修复、流域保护、医疗健康、社会治理等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组织专家通过实地调研、技术咨询会等多种形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支撑服务。与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加强联系,促进示范区国际合作,为示范区参与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是各地方政府发挥示范区建设主体作用,着力构建多利益攸关方共建共享机制。各地把示范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事项,均成立了由省领导牵头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专门推进机构,从财政金融、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根据示范主题和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加强合作交流,形成社会各界共建共享机制。    

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郴州市、临沧市、承德市等前两批示范区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破解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一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自获批以来,各地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圳市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探索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体配套和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国一面旗帜;郴州市挂牌成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等平台相继入驻,创新中心与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绿色经济新业态培育等提供了支撑。部分示范区之间还通过跨区域科技资源对接和信息共享,实现在示范区建设中互利共赢。    

二是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示范区紧密围绕建设主题,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等可持续发展重大部署,充分运用创新手段解决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动能。承德市把构建文化康养、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等绿色主导产业体系作为示范区建设重点,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建成世界上第一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打造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等旅游新项目,成立清洁能源产业风光储氢一体化联盟,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示范区建设前39%(2018年)提升到2021年的50%以上;临沧市积极构建蔗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产业链前端集成推广甘蔗良种良法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实现亩产提高25%以上。产业链中端加强精深加工技术应用,开发了糖产品、滤泥、蔗叶蔗梢综合利用等产业链条。产业链后端开展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开发出可降解餐饮具、黄腐酸钾肥等,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    

三是美丽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水土气污染和生态修复积极开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桂林市围绕漓江旅游无序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三统改革”,实施了水生态系统修复、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喀斯特景观破坏问题,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国务院对漓江生态保护经验通报表扬;太原针对西部山区采煤沉陷、水土流失等造成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创新性地推出了以地换绿的“二八”政策(企业完成80%的生态修复面积,可获得不高于20%的开发用地面积),攻克植被恢复等多重技术难关,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造林绿化54平方公里,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示范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社会治理、消除贫困等基本民生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深圳市加速推进城市数字底座和数据中枢建设,着力打造全市政务网络“一张网”,开放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公共安全、交通运输、财税金融等14个领域公共数据,以数字化方式解决民生诉求;承德市围场县针对偏远山区贫困群众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管理、构建区域影像信息共享和远程诊断的智慧分级诊疗系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基层贫困患者就医就诊的及时性、有效性,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压力,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五是示范区建设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东盟等国际组织对示范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与示范区积极联系寻求合作,部分项目已经落地实施,示范区汇聚国际创新资源的效应、对外展示我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效和经验的窗口作用已经显现。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示范区建设密切关注,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示范区为我国协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进一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当前,“双碳”目标、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可持续发展新形势,对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赋予了示范区建设新使命。示范区建设需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署,结合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与国家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对接,强化与地方发展实际需求的对接,强化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重要进程的对接,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布局以及政策、项目、人才、平台等支撑措施,健全多元参与机制,依靠创新打造可复制样板,对国内外同类地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完善布局体系。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基础与条件、发展定位与阶段等多种多样。在高质量推进已批复的示范区建设的同时,统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实际、可持续发展老问题与新挑战,进一步完善布局,形成基本覆盖不同类型地区、不同领域的示范区建设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把示范区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示范的重要载体,通过科技成果推介、路演等多种形式,加快绿色低碳等技术在示范区集成应用。根据各示范区产业特点,加强与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与优势科研团队开展合作。推动示范区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支持各地根据示范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在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进行政策试点和示范,使示范区成为可持续发展各方面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集中试点示范的平台。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好可持续发展经验总结,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媒体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国内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与多边国际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主场外交以及多边平台机制,深化与国际社会交流互动,积极向国际社会分享经验,为全球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分享中国经验。(作者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