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厂

近零碳排放区工程师手册 6|近零碳排放园区案例

2022-02-22 17:00:11 mana 1021



近零碳排放园区


- 第6期 案例 -


一、国内近零碳排放园区案例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安托山总部园区


项目简介:

2021年12月2日,华为在2021年Trust In Tech峰会表示,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便是全面加速城市低碳转型,聚焦低碳园区、建筑,通过综合智慧能源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降本提效。


华为正在建设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将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之一,预计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度光伏绿电,年耗电量将从1400多万度降到700万度,年省电达50%,降低碳排放超过60%。截至2021年9月30日,华为数字能源已累计绿色发电4435亿度、累计省电136亿度,相当于减少2.1亿吨碳排放、等同于植树2.9亿棵。


图片关键词


 亮点:

1. 模式创新——零碳智慧能源体系

提出零碳智慧能源体系应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经济、零碳智慧”三个目标;

描绘出包括“集中式清洁能源供应、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生物质及氢能高效利用、零碳智慧能源网络、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分布式零碳社区、零碳智慧车联网、零碳智慧空运与航运”等八大典型能源场景的零碳智慧能源体系蓝图;

图片关键词

华为零碳智慧园区业务蓝图

2. 技术创新

零碳能源供应——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成本优势明显,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

多能互补协同——形成以绿电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模式,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能效综合最优——以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建筑等为核心的新型能源单元,推动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全面脱钩;

数字全面赋能——泛在物联、全息感知、全景监测,能源数字化场景无处不在;

跨界模式创新——建立能源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碳交易市场和绿色金融等相融合的能源市场体系,能源交易与消费高度灵活民主,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


3. 运营创新

零碳智慧园区管理路径:以“管理精益智慧化、能源互补高效化、运营低碳绿色化和碳能交易在线化”为目标,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边缘智能网关采集园区内能源、交通、碳排放及其他全要素数据,基于园区统一数字平台,以及能源管理、零碳管理、碳能交易和综合管理应用模块,实现园区的碳排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互动互融、协同优化,推动园区零碳转型、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图片关键词

华为零碳智慧园区价值主张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按照低碳、近零碳和净零碳三个阶段动态演进。利用NSI(Net Zero Carbon - Smart Campus- Integrated Energy,净零碳-智慧园区-综合能源)三维模型从“零碳化”、“智慧化”和“能源综合化”三个方面对园区发展阶段进行评估,判断园区所处阶段,支持园区制定建设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持续优化迭代,逐步发展为零碳智慧园区。

图片关键词

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项目简介: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1998年,地处杭州湾南岸,位于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圈中心位置,紧邻嘉绍跨江大桥,区位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努力,2020年,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021年,经开区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技术核查,有望成为继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全国第2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国家级化工类园区。


2019年,经开区实现经济总量1350亿元左右,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破千亿,达到1044亿元,工业税收55亿元,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占比超过60%。落户企业1300余家,集聚上市企业40余家,累计签约落户项目21个,总投资261.7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3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功落户,现代产业集聚势头良好。经开区全年推进项目149个,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新签约项目落地率近75%。

图片关键词

亮点:

1. 产业绿色发展

经开区从产业结构上主要分为制造业区和服务发展区,其中制造业区形成了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其中绿色化工和印染是主导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开区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是省政府确定的环杭州湾产业带中以染料、医化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地。同时,经开区不断创新驱动现代医药和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建设。

2. 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经开区上下合力,深化环境整治,严格环保监管,夯实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了供电、供热、供水、燃气、排污、固废处置等完备的设施,园区承载力得以持续提高,有效推动了经开区环境质量和环保满意度的“双提升”。

3. 智慧园区建设

经开区积极推进化工行业智慧化建设,率先在化工产业领域开展智慧数字化监管探索,智慧化工园区一期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并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

4. 绿色发展亮点

经开区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上虞,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坚持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特色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绿色标准化体系,着力推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动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努力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跃上新台阶。


二、国外近零碳排放园区案例

越南龙江工业园 


项目简介:

越南龙江工业园是越南第一个中国独资的工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 600 公顷,是越南前江省已投入运营的四个工业园区中面积最大的园区。


越南龙江工业园周边充足的劳动力和相对较低的工资标准为园区提供了一定的要素禀赋优势,园区已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原材料加工、建材及木制品加工和医药食品加工等有良好发展基础的工业。

图片关键词


亮点:

越南龙江工业园就是典型的由民营企业建设并运营的中国国家级境外园区。


龙江工业园建设企业搭建综合能源服务系统,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和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成为了作为民营企业的领跑者。


同时为提升园区在东道国和全球的竞争力,建设企业需主动搭建龙江工业园社会责任生态系统,把绿色发展纳入园区发展战略,通过制定科学的园区发展规划,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立绿色可持续招商政策,加强园区绿色化管理,强化园区绿色服务体系,持续创新应用绿色技术等核心措施。建设企业携手园区内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广绿色理念,使龙江工业园建成中国乃至越南有 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境外园区。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


项目简介: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产业共生的经典案例,自20世纪60年代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演化成为全球知名的生态工业园区。


卡伦堡发电厂(下称“燃煤电厂”)最初是燃油电厂,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改为燃煤电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丹麦最大的炼油厂(下称“燃油厂”),年产量超过300万吨。考察卡伦堡工业园区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主要存在能量、水和废物交换三大类产业共生措施,并且都能够带来碳减排的效果。

图片关键词


亮点:

能量共生的形成最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两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能源成本压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燃煤电厂开始对周边企业和城市进行供气和供热,短时间内建立起能源基础设施的共享体系,达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水的供给、处理、梯级利用与循环利用贯穿始终。最早是给城市和企业的供水,中期是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共享,后期是企业间的梯级利用与循环利用。最为典型的是燃煤电厂与燃油厂之间的水回用,包括蒸汽、冷却水、海水、软化水以及所建立的缓冲系统。水作为能量载体,其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必然有着节能降碳的效果。


废物交换是最为特征的产业共生措施。卡伦堡工业园区中的废物交换包括:有机肥、粉煤灰、发酵废渣、原油回收硫、燃煤电厂脱硫石膏、剩余污泥、电厂飞灰回收贵金属和铝灰回收等。这些废物交换不仅有着资源循环和降碳的效果,而且也有着减污降碳的协同作用。上述能量、水和废物交换三大措施带来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Skovbjerg等的评估显示卡伦堡工业共生系统可以实现每年27.5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


作为产业共生的典范,卡伦堡具有明显的自发特征,其共生系统的形成包括低碳化进程是在商业基础上逐步演进的,促成条件包括:企业地理临近、相互信任以及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等,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同时,也要注意到1996年成立的卡伦堡产业共生组织对于进一步推进卡伦堡低碳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使该体系由自发状态步入了有组织的自觉阶段。


韩国蔚山生态工业园区


项目简介:

韩国蔚山生态工业园区是政府推动的产物。2003年10月,韩国政府基于法律《促进环境友好工业结构法案》(APEFIS)4.2条制定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项目规划。蔚山是第一批5个生态工业园区试点之一,也是韩国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

图片关键词


与卡伦堡类似,蔚山生态工业园区同样有着能源、水、废物交换三大类产业共生措施,也同样有着减污降碳的协同效果。所不同的是,蔚山生态工业园区基于石化等流程工业高度密集的特征,有序地推进并实现了一批能量集成产业共生项目,并成功实现其商业化。垃圾焚烧、化工、造纸、有色、机械等企业之间构建了能量利用(蒸汽、废热交换等)共生网络,当地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心称之为“蒸汽高速公路”。蔚山生态工业园区在取得经济效益6852万美元/a和空气污染物(SO2、NOx和CO)减排量3682t/a的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2.7万t/a,实现了减污降碳的协同发展。


日本川崎生态工业园区


与蔚山生态工业园区类似,日本川崎生态工业园区也经历了企业自发到政府主动作为的历程。川崎是日本第二大钢铁企业日本钢铁公司(JFE)所在地,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很早就成立了以JFE为核心的环保治理体系。

图片关键词

川崎生态工业园区中主要的循环低碳化项目包括利用废塑料作为高炉输入的废塑料能源化利用系统、废纸回收设施、PET废物到PET的回收设施、以废塑料为原料制造氨的废塑料资源化系统,以及将废塑料转移到墙板的设施。其他未得到日本政府补贴的关键回收设施包括用于回收废钢的家用电器回收设施和用于重复利用钢铁公司生产的高炉矿渣的水泥厂等。这些回收设施将城市固体废弃物加工成可回收材料用于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这使得高耗能行业之间的废物交换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本地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

图片关键词



持续关注



零碳工厂服务“双碳”战略,

系统输出零碳社区、园区、景区

等多场景技术解决方案,

行业最新双碳政策,碳中和技术创新,

双碳人才培养资讯等。

下一期,我们将给大家系列介绍

【近零碳排放社区的实现路径】。

请大家拭目以待!



End



图片关键词

零碳科技-紧跟最新双碳技术与资讯

图片关键词

零碳学院-线上科普馆,畅游知识的海洋

图片关键词

近零碳社区-建立碳账户,开启低碳之旅


以上所有内容为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原创作品(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