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库

智库关注|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院长黄海峰:《践行ESG以推动商业向善》 深港ESG 2023-10-13 18:30 发表于广东

2023-11-03 15:29:25 mana 152

智库关注|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院长黄海峰:《践行ESG以推动商业向善》


摘要

商业向善是未来转型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想立足长久,就必须把握发展的大势。ESG在经济高质量转型过程中拥有广阔前景,将重构现行的商业规则。对于绿色的洪流,中国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就是要尽快参与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产业创新。


5.jpg
ESG推动商业文明和商业向善。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面临地缘政治冲突愈发严重,全球贫困和饥饿问题也日益严峻,这些问题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未来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经济高质量转型,我们需要以环境为基础,关注社会责任,并确保公司治理的健康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人类不断以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方式,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问题。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来看,按照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更多的地球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人类需要1.7个地球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而按照德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需要3个地球。即使德国被称为环保社会,这个小小的国家也需要3个地球。因此,人类必须反思我们的消费、生产和生活方式。
世界发展面临着三个难点: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和资源再生率不高。我们已经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中国仅在信息革命中迎头赶上。现在我们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生态与数字时代。在这个浪潮中,中国有机会赶上其他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代的主题、世界的维度、社会的主流、增长的范式和生存策略都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定力并具备发展创新的意识。我们不仅需要环境意识,还需要将生态文明作为总体战略定位。
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引导力和联系力。然而,我们面临着跨文化合作的障碍,特别是在技术合作方面。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高技术的限制使得我们需要发掘自己的创新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中国如何应对联合国的17个发展目标并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非常重要。
当今经济的高质量的转型需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从逐利向幸福经济转变、从排他向包容经济转型、棕色向绿色经济转型,这样三位一体、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才能更上一个台阶。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是非常关键的,它给中国带来三大革命性意义,推动发展中国的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变,促进国民经济的质量全方位提升,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ESG在经济高质量转型过程中拥有广阔前景,将重构现行的商业规则。对于绿色的洪流,中国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就是要尽快参与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产业创新。ESG投资发展的迅速,特别是投资者已经逐渐把ESG整合至其投资策略,在资本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ESG的内涵,环境、社会和治理,从环境来讲,就是要减少全人类的生态足迹至小于整个地球,很多嘉宾来自于全国各地,这从另外一方面也扩大了我们的生态足迹,将来咱们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参会可能会减少生态足迹。社会,就是要满足所有人基本生活需要,在ESG发展过程中有四大趋势,ESG的政策法规及交易所的监管日益趋严,ESG投资逐步融入资本市场,ESG风险逐步影响企业运营,企业逐步加强ESG管治及信息披露质量。
ESG为我们带来五大价值。第一,利润增长价值,强有力的ESG主张将有助于公司开拓新市场并拓展现有市场,从而实现利润增长的价值;第二,降低成本价值,ESG的实施可以降低成本,创造降低成本的价值;第三,减少监管和法律的干涉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多自由度的发展;第四,员工生产力的提升价值,ESG可以提升员工的生产力,为公司创造更高效的工作环境的价值;第五,投资和资产优化价值,强有力的ESG主张可以帮助公司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并通过将资本分配给更有前景和更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如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
为规避ESG风险、把握机遇,企业应采取以下五项行动。首先,从内外部视角出发,加强ESG管理。其次,加强ESG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第三,积极参与ESG倡导和行业合作。第四,加强员工培训和参与,提高ESG意识和能力。第五,建立ESG绩效评估和报告机制,确保ESG目标的有效实现。
在当今商学院的教育中,我呼吁强调战略发展、经济机遇和全球增长等重要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经济、环境和社会治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每年有大约7000万从管理学院毕业的学生,其中约三分之一获得管理、商业、法律和经济学学位。商学院应该成为创造ESG机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发源地和教育基地。多年前,联合国提出了PRME(责任管理教育原则),试图塑造负责任的管理教育,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并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这个充满激动和挑战的时期,商学院的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负责任的管理者,为构建ESG机制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PRME作为国际倡议组织,为我们带来了商业价值观的转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相关机构中,有三份报告与PRME的理念相辅相成。首先是《富尔报告》,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熟的成年人。如今,许多人将大学机构视为培训机构,因此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学会成人。第二个报告是《德洛尔报告》,强调教育是一种内在财富。在全球的各个行业中,教育作为第一产业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深圳在合作教育方面率先与许多高校合作,例如港中文大学在深圳设立分校,莫斯科大学等海外大学也纷纷在深圳设立分校。深圳的居民和工作者具备适应变革的能力,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第三个报告是《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强调大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考虑自身所处社会的利益,还要更多关注全球共同利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合格的,具备全球视野和全球意识。
这三份报告对于PRME的教育至关重要。正如德鲁克所说,21世纪一流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许多追随者,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是ESG先驱运动中非常重要的联系人。德鲁克还提到,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饭碗”,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一流的石匠活”,而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教化人性的大教堂”。在ESG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第三种石匠的心态。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为了承担社会未来的责任。我将其称之为性命、生命和使命的转变。
商业向善是当今世界商业发展的趋势。商业向善首先要在文化向善中寻找立足点,然后在社会向善中找到立足点,才能实现商业向善。商业向善体现在金融慈善和影响力投资等方面,这是商业发展的趋势,也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商业向善不仅在行业和企业中表现出不同形式,还体现在新型商业组织、商业圆桌论坛和新型标准认证等形式上。此外,还有新型经营模式,如公平贸易、以社会责任为宗旨的企业经营范式,以及社会责任投资和可持续发展投资等新型投资方式。
商业向善的社会实践可以分为社会企业、共益企业和共惠企业,这些实践使商业企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企业ESG发展考虑更多的是核心价值观、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等等,更多还要考虑到员工、消费者利益。从ESG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多看到社会发展的案例,向善会带来一种影响力、引导力,社会中善道源自于善的教育、善的文化、善的管理,才有今天善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善文化以及今天西方所提倡的CSR,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善的基础,像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等,以及很多企业、国外合作企业都在可持续发展中做了很多表率。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我们经历了棕色经济、绿色经济和金色经济。在企业和商业发展过程中,绿色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意大利,我看到了绿色建筑的倡导,这实际上是对ESG的倡导,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任何行业中,如果我们将ESG理念融入其中,整个项目将呈现出生态、绿色和负责任的特点。在国际生态发展的案例中,ESG成为了标志性的方面,使得本来只是建造一个花园的项目最终变成了一个IP,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工作。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和项目中,使得社会更加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的几任秘书长都非常重视责任管理教育。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一直在一个由16人组成的小组中推动中国商学院的转型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球有超过10万家商学院都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在商学院教育中,我们创立了国际生态发展联盟、国际环境技术研究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我们还与欧洲合作创立了欧洲生态文明大学,并协助组织亚洲教育论坛,从教育界的角度体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
更重要的是,从2021年到2023年,我们成立了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和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动员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大学的教育可以与ESG运动相结合,如我们连续20年前往乡村进行义务支教。如果想要一时的繁荣,我们可以种花;如果想要十年的繁华,我们可以种树;如果想要时代的繁荣,我们就必须播种思想。
商业向善是未来转型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企业立足长久,就必须把握发展的大势。发展的大势就是能力和能量的转型。今天在这里的专家们的聚集充满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使得ESG成为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通过汇聚智慧,建设一个ESG大厦,这个大厦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ESG造福人类,追求卓越,享受丰盛的人生,使得社会更加繁荣。

(作者系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院长,本文内容来自“企业ESG赋能城市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实录整理,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院长:黄海峰

6.jpg


黄海峰教授, 现任中国责任管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院长、联合国全球契约PRME指导委员会全球委员(2021-2023)、美国威尔逊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员(2023-2024)、常州大学特聘教授。2000年获得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过北京市WTO事务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家特邀监察专员、生态环境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专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院长和教授、常州大学特聘教授。2002年荣获北京市市属(管)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称号,2005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曾参与联合国环境署《绿色经济报告》等国际重大研究课题,专著《德国循环经济研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7年联合国内外著名学者创立了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生态发展联盟(EDUI)获得了法国南特大会中欧社会论坛颁发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奖、亚洲教育论坛颁发的生态教育特别贡献奖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大会颁发的学术终身成就奖。

研究方向:转型经济学、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绿色领导力、商业伦理。


图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