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科普系列 05 -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
3060
双
碳
目
标
国际社会为了气候变化
所作出的努力
是保护地球共同家园的缩影。
生态文明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来说
同样十分重要。
第五期我们来了解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
05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气候变化已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9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偏高0.87 °C,是1901年以来的第二暖年。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极端高温事件、洪水、城市内涝、台风、干旱等均有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增多。
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对我国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2000年之前的平均每年1208亿元增加到2000年之后的平均每年2908亿元,增加了1.4倍。
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水问题严峻,东部主要河流径流量有所减少,海河和黄河径流量减幅高达50%以上,导致北方水资 源供需矛盾加剧。因水资源短缺,耕地受旱面积不断增加。
1961~2019年,中国各区域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
气候变化已不同程度影响着我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气候变化叠加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脆弱性增加。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和成本增加,品质下降。
此外,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岸侵蚀、海水(咸潮)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台风—风暴增水叠加的高海平面对沿海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运营产生显著不利影响。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气候风险威胁着人类系统的稳定性,还将以 “风险级联”1方式通过复杂经济和社会系统传递,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知识小贴士✦
备注:级联效应指的是由一个动作影响系统而导致一系列意外事件发生的效应。
例如:在生态系统内,某一种重要物种的死亡,可能触发其它物种的灭绝。
中国相关气候政策的演进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
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文件指导和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9年正式发布《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法律层面指导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规划与实施。
进入“十四五”以来,低碳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 大努力和贡献。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打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设公平合理、 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相关气候政策的演进
早在2007年,中国就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发展中国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从2009年起,中国每年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更重要的是,2021年,“绿色原则”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
以下是历年中国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文件:
持续关注
目前,我们已经讲述完
第一章节
关于气候变化的总体概述。
从明天起,
我们将开始第二章节
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的相关内容。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End
您的每一次阅读都是鼓励,
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以上所有内容为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原创作品(部分图片来源网络),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