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COP26艰难落幕!我们普通人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碳中和行动

2021-11-16 11:40:00 mana 492

图片关键词

在会期延长一天之后,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早些时候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帷幕,近200个与会国家最终达成一份成果文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该文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他在会议结束时发布的视频声明中说:“这是重要的一步,但还不够。我们必须加快气候行动,以实现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 

尽管存在各种难以协调的问题,但COP26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也证明了在气候问题面前全球仍坚定地站在一起。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除了有赖于供给侧的商业革命和技术创新,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层面培育绿色低碳和责任消费的生活方式。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
开启绿色低碳生活


绿色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工业文明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在大机器生产的推动下,鼓励消费刺激生产成为一种时尚,勤俭节约反而成了阻止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出现了为消费而大量浪费资源的局面。不良的生活方式,对碳排放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在生态文明观念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养成适度消费、节俭消费、低碳消费、安全消费的良好习惯,使绿色饮食、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在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总量。


2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影响生产,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合理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将极大地促进产业转型的进程,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使用没有受到污染且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绿色产品”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能保证身体健康。“绿色”是“无污染”“无公害”“环境保护”的代名词,是“生命”“健康”“活力”的象征。


诸如不施化肥、农药种植的蔬菜,用不含抗菌素、生长激素和其他添加剂的饲料饲养长成的鸡肉,不含有害物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洗衣粉,能够自行降解而安全回归大自然的塑料制品,用回收纸制作的文具用品,用不含氯氟烃的物质作制冷剂的冷藏柜,既节省燃料又极易拆卸、回收、再利用的汽车,完全用木、石、土等天然材料建造的住宅等,都属于绿色产品


正是这种消费,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提供了市场。


3
避免高碳商品和服务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实行生活方式转型,尽可能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国外有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消费领域的能耗巨大,占到了总能耗的60%~65%,制造业的能耗不足40%。其根源在于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点放在消费领域,而不在生产领域。


中国目前的消费状况也呈现这种趋势,一方面我们高喊要原生态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的煤炭消费每年增长2亿吨、汽车每年增加2000万辆。


良好的愿望与消费的陋习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人们普遍追求不健康、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如以肉食为主的饮食结构、一次性日用品、豪华住宅、大排量汽车、奢侈品等,造成了超出人类生理需求的过度消费,这是一种高碳化、病态化的消费方式,不仅引发了当前诸多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流行,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2019年,我国的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98.26亿吨,消费端所占比重为53%,超过了发电端占比47%。可见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在消费端降碳意义十分重大。


启动消费领域的生活方式革命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紧迫性和现实可行性。


当前,全社会关注点重点放在工业企业的“三废”治理上,我国应该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契机,破除环境治理上的僵化思维,同时把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作为工作重点,倡导低碳生活,用消费影响生产,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进而建立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


4
营造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良好氛围


从社会层面讲,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需要从改变消费理念、推动全民行动和完善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


要大力倡导低碳消费理念,引导社会大众形成低碳消费光荣、奢侈性高碳消费可耻的理念,加大对环境知识的科普力度,使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低碳消费的强烈重要性,自觉形成节约、低碳的消费方式。


要在全社会营造绿色生活方式的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采取激励引导与惩戒相结合的策略,形成全社会热爱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按照绿色生活的要求,制定推行绿色城市、绿色社会、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的标准,限制过度包装,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服务业,通过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建立,把被所谓的现代消费抛弃的“分解—还原—再生”三个环节重新纳入自然生态循环的链条之中,通过相应的表彰、奖励、处罚措施,对公民的生活行为予以引导。


要建立绿色公共服务体系。如建立和完善对城乡居民绿色生活的支持体系,帮助人们实现绿色生活的目标。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利用,在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全民绿色教育活动。提倡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等理念,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遏制浪费、减少浪费。


5
培养低碳消费行为


思想决定行为,转变公众消费意识是推行低碳消费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养成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


绿色生活意味着衣食住行更环保,要把低碳消费落实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从衣、食、住、行、游、娱及日常生活各方面把低碳消费落到实处。


衣服要选择低碳面料衣服,饮食方面要尽量选择低碳饮食、环保食品,购物时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选择低碳建筑,大力提倡低碳出行,娱乐要选择节能型娱乐设施和场所,每个公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循“消耗最少的资源满足更多人的生存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原则,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消费。


通过实际行动,形成低碳消费的巨大社会力量,为建成低碳社会尽到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文| 杨建初、刘亚迪、刘玉莉

编辑:十八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