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发布

2021-09-30 14:15:46 mana 454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吕红星



  9月26日,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16年至2020年是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五年来,中国在习近平主席的坚强领导下,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落实2030年议程,将这一工作同“十三五”规划等中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统筹谋划,成立由45家政府机构组成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持续推进2030年议程各项任务,在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积极进展,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

  

图片关键词


  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其中,2015年底以来减贫5575万人。脱贫人口全面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问题实现动态清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快速改善,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一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至2019年,中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6.6%,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

  

  二是在经济结构优化中不断提质增效。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到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持续保持和巩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2016年至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6.14%,由20.95万亿元增至26.5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28%左右。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贸易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16年至2019年,货物贸易年均增速达7.5%,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三是中小微企业不断壮大。2016年至2020年,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从8705.4万户增加到1.38亿户,年均净增1247.7万户。同期,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合计超过7.6万亿元。

  

  四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复工复产,抓好“六稳”“六保”,快速实现了经济恢复,在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也为全球抗疫和经济恢复作出贡献。

  

  

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



  

  《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全面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图片关键词


  一是居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比2015年名义增长46.5%,2016年至2020年年均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5.6%。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834元和1713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2016年的2.72收窄至2020年的2.56,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十三五”期间,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稳定在较低水平,2020年分别为29.2%和32.7%。“十三五”期间,移动电话普及率从95.6部/百人增加到112.9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从53.2%提升到70.4%。千人汽车保有量从2016年的133辆增至2020年的195辆。

  

  三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国民主要健康指标稳步提高,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截至2020年,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逾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2016年至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降至16.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0.2‰降至7.5‰,婴儿死亡率从7.5‰降至5.4‰。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6.34岁提高至2019年的77.3岁。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

  

  

生态环境总体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



  

  《报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

  

图片关键词


  一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全国地表水优良比例提升至83.4%,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90%。

  

  二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良好。“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1000多万公顷,荒漠化沙化面积和程度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2015年底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从21.66%提高至23.04%,森林蓄积量由151亿立方米提高到175亿立方米。

  

  三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进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各项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

  

  

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年议程协同增效


  


  《报告》指出,我国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年议程协同增效,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关键词


  一是把支持落实2030年议程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各国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8月,中国政府与14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通达23个欧洲国家的170多个城市,有效提升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正确义利观下的南南合作。相继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中国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成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机构,积极开展务实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是体现大国抗疫的责任和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对外提供了2900多亿只口罩、35亿多件防护服、45亿多份检测试剂盒。中国践行承诺,将中国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加入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陆续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疫苗,为全球抗疫作出中国贡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世界各国落实2030年议程受到巨大冲击,多个目标的全球进展面临倒退。在此特殊背景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编纂发布《报告》,全面回顾2016年以来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取得的进展、成绩,总结分享经典案例与经验,希望助力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的进程重返正轨,为国际社会疫后复苏提供有益借鉴。

  

  《报告》最后指出,展望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重视落实2030年议程,并将其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为人类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