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设低碳城市推动中部绿色崛起
2021-07-19 09:42:56
sisd
224
武汉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低碳先行。碳中和、碳达峰、碳交易,低碳生活、森林碳汇、零碳产业园……时下,碳,已成为最热门词汇。今日,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揭开神秘面纱,落户武汉的“中碳登”作为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不仅给武汉带来绿色转型、低碳生活,更带来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多管齐下建设“低碳城市”,推动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武汉一直在系统谋篇布局。探索符合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的发展新路,使我市成为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全国城市典范。据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中碳登”在绿色低碳领域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正开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申报、设立“武汉碳达峰”基金、规划建设长江低碳产业园、谋划举办“碳中和国际峰会”、申报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6月份,武汉达到“森林空气”标准。图为朵朵白云掠过东西湖区金银湖上空。7月13日,家住江汉区绿柳路的胡女士走在附近的“口袋公园”,之前这里是一块空地,如今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林荫休闲处,大人孩子纷纷在此休闲游玩。而像这样的“口袋公园”,武汉将新建300个。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郑忠明介绍,未来五年内,新建城市绿化5000公顷、造林绿化10万亩、新植树1000万株、新增花灌木200万株,打造武汉的“四季花城”。“绿色植物吸收高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林就是固碳,绿化就是减排,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碳汇能力,成为国际公认的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造林绿化约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600万立方米以上,城市碳汇进一步提高。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万祎介绍,我市早在2013年获批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正通过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交通、推行绿色建筑等方式,多管齐下,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推进以集中展示低碳绿色发展为特色的城区、园区、社区和企业,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生产生活武汉模式。据悉,目前,我市鼓励大型企业、组织、团体出资营造碳汇林或者自愿购买森林碳汇。积极推进林权交易,开展补偿机制试点研究。研究设立碳中和基金,通过募集资金的运作,增加武汉及周边地区森林碳汇,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刚过去的6月份,武汉空气中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达“森林空气”标准,创下上半年来最“优”水平。市生态环境局专家称,好空气是“人努力、天帮忙”共同作用。今年以来,我市从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气污染精准防控等6个方面,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特别是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方面,通过严控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倒逼提升企业环保绩效评级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此同时,我市紧紧围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增速放缓。2020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大幅度减少,与2015年相比,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50%下降至约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升至15.7%。同时,我市正在建立“碳积分”及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让更多的市民参与低碳生活,形成覆盖千万级人群、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打造“低碳汉马”“低碳展会”“低碳景区”,助力我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而这正是武汉近些年坚持低碳绿色之路的一个缩影。6月3日,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宣布,加速培育壮大园区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检验仪器为龙头的绿色新兴产业,打造园区“含绿量”“近零碳”,创建全市首个“近零碳示范园区”。7月7日,长江日报从“全球碳中和行动”投资洽谈会长江新区专场活动获悉,长江新区正积极谋划引进碳中和相关技术产业落地,打造全球首个碳中和创行先锋示范区。当前,长江新区正系统谋划推进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示范和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加快建设武汉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推进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建设,吸引一流的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孵化和培育1000个低碳产业项目落户武汉,带动上下游形成一条超千亿级的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链。长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谋划推进长江新区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策源地和产业承载地,精心塑造“世界碳谷”新名片,为全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出示范。据市规划部门透露,我市正规划建立各具特色的低碳产业园,聚焦以碳捕获、碳封存、脱碳技术应用、氢能利用等低碳产业,引入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等生产企业。据悉,作为全国“两型”社会试点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将抓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契机,进一步深化碳市场建设,发挥碳交易市场化机制,推动碳科技、碳产业、碳交易、碳金融等业态快速发展,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率先在中部地区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来源:武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