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点

张亚龙:习主席讲话对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2021-01-21 11:18:37 mana 456



图片关键词



张亚龙: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龙岗区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欧-深圳可持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获“深圳市十大青年领袖”荣誉称号。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的4项重大举措。讲话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中国担当!习主席的讲话,让我们对深圳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有了更为精准和深刻的认识。  


经过40年奋力拼搏,深圳从7.6万人的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之一,进出口占全广东40%,财政收入全国第一,低碳综合指数全国第一,人均GDP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前五,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与此相伴,每年近50万人口净流入,非深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67.7%,实际管理人口逼近2300万大关,而全市公办幼儿园比例不到10%,高等院校只有19所,三甲医院有17家,千人病床数只有3.5张;建设用地逼近1000平方公里极限,生态红线承受巨大压力。发展过程中原生态海岸线近1/3被填埋,超过40%的土地被硬化,栖息候鸟种类减少近50%,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缺口每天达5300吨,建筑废弃物日均处理能力缺口达21万立方米。一系列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生态不平衡发展凸显,面向未来,深圳需要可持续发展,深圳必须可持续发展。



深圳可持续发展应突出六个关键词:


一是创新。创新是深圳的根,创新存在于城市的各个系统,创新也是深圳的基因组合。目前深圳各类创新载体近2000家,但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在高端通用芯片、机器核心零部件、大型医疗器械、科学仪器等关键领域。深圳要集成统筹各类创新资源,聚焦基础领域,扩大科技研发投入比例,以创新支撑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


二是韧性。疫情突如其来,直接冲击了城市的韧性,考验了城市面对疫情的能力,更让我们发现城市公共安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很明显,缺乏韧性的城市,就缺乏了对灾害的应急和处置能力。深圳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良好基础,也向世界贡献了深圳经验。下一步,深圳可持续发展要突出城市韧性的系统化打造,尤其是危机预警能力和危机处置水平的的提升,应急意识全员化,应急处置精准化,应急管理网格化,打造韧性城市新标杆。


三是绿色。绿色发展伴随着经济、资源、环境的城市全生态,是城市发展路径的改变,更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回归。深圳要以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为基础,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会贯通,要坚守城市生态红线,高效利用城市资源,修复保护城市环境,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方面,以创新驱动绿色技术进步,形成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为疫情过后的全面经济绿色复苏做好准备,同时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智慧。城市智慧化程度决定了城市的整体品质,也是破解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关键要素,更是城市面对疫情等城市不可预见性灾害的重要能力保障。深圳可持续发展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在城市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医疗教育尤其是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深圳在信息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突出优势,通过5G组网全覆盖,形成“智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会治理智慧化新模式。


五是开放。深圳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引领全球,现在深圳有8家世界500强企业,有436家上市公司,境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完全有能力建立全球企业伙伴关系。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深圳对外要发挥城市的包容性优势,关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的国际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形成更广泛的全球伙伴关系;对内要强化自身产业优势与其它省市交互循环能力,让双循环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驱动。


六是民生。可持续发展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都不落下为核心内涵。深圳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始终要把民生福祉作为最高追求,关注性别平等,关怀弱势群体,努力让城市的每一位市民都能获得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的工作,努力让城市的每一个社区都能具有包容、韧性和安全感,努力让生态文明之花开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2020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5年,也是深圳作为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成之年。深圳一定会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