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释放出诸多有关深圳未来的重磅信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深圳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且以碳达峰引领绿色发展,制定碳达峰实施路径,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当下最热的词汇之一。何谓“碳达峰”?它指的是在某一时刻,二氧化碳排放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则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能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郑重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毫无疑问,深圳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就是对上述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则是深圳对全国的一句承诺。而深圳的承诺底气从何而来?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年来,深圳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确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以公共出行为例。在全国范围内,深圳最早推广新能源车辆。如今,在深圳街头,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巡游出租车,都是新能源车辆。而对于网约车,现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燃油车。
2018年底,原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就介绍,在节约能源方面,纯电动巡游车较传统汽油车节能69.5%,2.1万辆纯电动巡游车全市年度总节能32.3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油22.6万吨。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2.1万辆纯电动巡游车一年可减少的碳排放量达85.6万吨,相当于6个梧桐山风景区绿色植被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GEP核算也是深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实践。据悉,GE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为人类产生的最终惠宜的经济价值,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GEP核算体系,有效弥补了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
在2014年,深圳就以盐田区为试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GEP核算。之后,深圳至少有8个区开展了GEP核算的探索。今年3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专门介绍深圳市GEP核算“1+3”制度体系相关情况,并表示深圳2020年的GEP核算结果或将在今年6月出炉。我们有理由期待,深圳的GEP核算制度向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并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尽管深圳市具有较好的低碳基础,但不得不承认,深圳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的空间有限、内部挖潜减排的难度较大等困难。深圳要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必须直面这些困难。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有着自己的优势。就如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深圳极具创新精神,科技实力雄厚,目前虽然相关市场庞大,但新能源开发利用,尤其是碳捕捉技术还不够成熟,如果深圳能够率先取得突破,抓住这一机遇,将有利于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走好第一步,下好先手棋。
相信未来,深圳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上,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实现先行示范。
内容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鹏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