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碳中和园区案例集——碳中和园区体系

2021-08-19 09:43:10 mana

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目前,中国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园区产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达到30%以上[1] 。相关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园区CO2排放总量约为28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 ,是我国碳中和目标下减排的关键空间载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陈吕军教授等认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优化、碳捕集等减碳路径,预计2015—2050年全国园区可减排二氧化碳18亿吨,在2015年基础上减排60%以上。双碳目标下,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园区,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防止运动式“减碳”,最终实现园区碳中和?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MSC通过梳理碳中和园区相关概念、碳中和体系及国内外案例,编制《碳中和园区案例集》,以期为园区碳中和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园区低碳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从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低碳示范园区、绿色园区到近零碳园区,不同示范园区管理目标有所差异,但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为下一步发展碳中和园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


表1 我国示范园区类型

图片关键词


目前,虽然我国尚未推出碳中和园区建设相关政策和标准,但全国多地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不约而同的就碳中和或零碳园区作出重要表态,各组织机构也开始着手编制各类园区的碳中和指南及标准。继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成为全国首个被认定为碳中和的园区,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山东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产业园区、上海中国花博会园区等也通过专业机构碳排放核证,获得“碳中和园区”称号。


二、碳中和园区体系


碳中和园区是指在园区核算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减源、增汇、负碳技术及管理创新等方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的“零排放”。因此,碳中和园区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产碳”和“消碳”之间的平衡。


园区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园区要实现碳中和,制定具体的减排战略,首先需要明确园区碳核算体系,其中包括碳核算范围、排放源及核算监测方法。

步骤:核算范围——识别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类别及气体种类——选择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制定监测计划(智能搜集+人工填报)


根据GHG Protocal的“范围系”,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园区碳排放范围可划分为三类:

范围一:园区运营范围内的所有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二:园区外购电力所产生的间接排放,也包括蒸汽、加热、冷气等。

范围三:因园区活动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供应链/价值链上下游可能产生的所有排放,比如原材料的采掘、生产和运输,产品和服务的使用等。


图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