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通

深圳探索:让孩子们爱上一座城,还有哪些需要做?

2021-07-08 10:36:07 sisd
 唯城君 唯一的城 

图片关键词


特约撰稿 陈晓楠

编辑 戴春晨

 

如何实现儿童的城市权利,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


“十四五”规划,将城市建造的聚光灯照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近期,国家推出《“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这份文件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上议程,要求各地支持儿童校外活动场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适儿化改造。


早在“十三五”期间,深圳就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这个率先关注儿童城市权利的经济特区,近年是如何关照儿童的?


从日常空间的规划到大自然课堂的建设,深圳诠释了让孩子爱上一座城的可能性。而在关爱儿童的行动过程中,儿童的意愿如何体现,如何参与,也成为当前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

 

01

从日常生活空间出发


如何让孩子爱上一座城,深圳的答案是“从一米高度看城市”。


这句话的背后,是深圳营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


在深圳,孩子能够享受基本的医疗、教育和居住服务,但特区的探索并不仅限于此。


假期时光,孩子们可以前往各式各样的绿地和动植物生态公园,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社会活动。


2018年,深圳提出围绕该议题的战略规划;2019年9月,深圳市官方发布了围绕儿童日常生活空间(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出行系统以及母婴室的三套建设指引方案。


一项持续至今的儿童友好型城市“改造”工程就此展开。


孩子的生活圈,正是“改造”的重点。


2020年9月,作为深圳市首个儿童友好街区,福田区园岭街道百花街区正式亮相。


针对孩子的安全需求和审美趣味,规划者在该街区设置了无障碍路面、慢行和智能交通系统、风雨连廊以及彩虹斑马线。常见的街区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儿童“友好过街”的“范本”。


孩子游戏玩乐的天性自不在话下。百花街区同时建造了儿童乐园、口袋公园、开心农场等儿童娱乐场地。互动景墙、跳跳床和陀螺旋转椅等游戏设施陈列其中,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距百花街区不远的红荔社区,也在改变。例如,招募社工为孩子辅导作业,为家长减负。这里还实行“个性化营造”,即针对处在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参差的身体质素和喜好差异,将儿童室外活动场分为0-5岁、6-12岁以及13-17岁三类。


不仅是让孩子玩起来,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深圳的经验是打造大自然的课堂。


从2015年开始,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陆续打造面向儿童趣味的自然教育场所,建设公园母婴室,推出自然嘉年华、鸟类摄影展、科普讲座等生命教育活动。


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自然教育学校,占地面积达68.5万平方米。这里组建了一支高质素的环保志愿教师队伍。他们将自然知识的讲解与湿地公园的景观巧妙结合,构建一个流动的大自然教室。


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该湿地公园推出丰富的游戏项目,包括生态导赏、小鸟课堂、手工创作、自然艺术季等。


至今,深圳已建成27个自然教育中心。成为全国自然教育之城的深圳,距离“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自然”与“游戏”的融合还有许多尚待发掘的创新空间。我们不妨来看看其他地区的新颖做法。


伦敦在2019年开放“重返自然”游戏花园(Back to Nature Play Garden),核心设计理念是“游戏、参与、设计(Play, Engage and Design)”,用游戏实现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在这里,自然元素与探索空间有着不经意的、神思匠心的结合。例如,两座由栗树、鹿角橡木和落叶松搭造的仿鸟巢树屋,可以让小孩像鸟类一样休憩其中,也可以借着树屋的高度眺望林中风景。树屋之间还连接着通往地面的滑梯,并设置两个球形秋千供人放松。


英国的儿童教育倡导者李玉华(Christine Lee)解释,“一个好的城市自然空间,会让每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社区的一分子,尤其是当小孩能够找到这样的空间来探索游戏、体感安适,便进而和社区中的环境和人文建立依附关系。” 


这也回应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关于儿童福祉与环境营造的讨论。


这种城市空间能够促进孩子对在地景观与文化的认知,增强对城市空间的归属感,并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改善世界的种子。


而对成年人来说,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造,也能够召回都市生活中遗忘的童心。

 

02

孩子需要的城市参与感

 

深圳对儿童友好的探索,还有诸多留白的地方。


儿童友好的城市规划尚停留在数量有限的示范街区,还没能覆盖整座城市的儿童生活圈,能够“尝鲜”的多是高收入家庭的孩子。


这是一次循序渐进的探索和试验,在规划改造工程层层推进的同时,不同年龄、个性和兴趣的孩子,他们的渴望都应该被听见。


不言而喻的是,对儿童友善的城市必须保障孩子的诸多权利。


红荔社区的一项经验更为重要——开展常态化的儿童议事会,意欲促进儿童“参与”社区的建设。截至2020年5月,深圳全市已设立百余家儿童议事会,进行了上千场儿童议事,议事主题集中在社区、学校等周边空间的改造。


儿童议事会,被视为实现“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主要建设经验。


我们认为,实现“儿童友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精准把握孩子的痛点,适宜的儿童参与平台尤其重要。除了组织社区的儿童议事会,城市还需要搭建更为便捷的信息互动平台。


不过,当下尚未有正式的儿童参与和信息发布渠道,如何有效沟通政府部门、规划建造师、家庭和儿童仍然在探索之中。


到目前为止,城市依旧缺乏可以让孩子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孩子对城市的决策影响力也远远不够。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要审慎反省,规划者们在为孩子们“代言”的同时,是否完全把握千千万万儿童不同的愿望?教育活动和自然特色是不是能完美融合,让儿童在学习中找到足够的欢乐?


深圳城市规划的敬业和对儿童的关注难能可贵,但要做到极致不仅要多学科理性思考,还需要保持童心和对童心的敏感。


例如,深圳建造的自然教育基地,教育活动与游戏内容是否因循守旧,遵从老一套的模式?游戏的创新,游戏与自然的结合,是否追求满足孩子的天性?


有学者提醒,公共参与着重强调一种“公共”的色彩,儿童参与的城市活动也“容易沦为一种景观式的、浮光掠影的展演”。


这也就是说,“儿童活动”有可能是展示给大人们看的表演,而不是儿童们真正喜欢的活动。


亟待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打造快速便捷触达儿童的通道。儿童是未成年人,心智并未成熟,但是事关儿童自身的“改造”,儿童理应参与。


或许,连接家长的微信小程序、入驻社区的信息反馈平台可以作为较好的进路。开放表达意见的平台,考虑将孩子的创意落地,可能是更受欢迎的做法。


(头图/新华社)

 

 参考资料:

1. 园岭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正式开街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0- 09/03/content_23521788.htm

2.儿童友好型社区长啥样?来看看深圳社区怎么做!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963737

3.雷越昌, 魏立华,刘磊.城市规划“儿童参与”的机制探索——以雷根斯堡市和深圳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 no.28 (2021):52-59. 

4.全国首个自然教育学校——华侨城湿地

http://lyj.gd.gov.cn/news/forestry/content/post_3056524.html

5.自然游戏空间说的好听,但要怎么做,才算让“儿童”和“自然”都参与?

https://eyesonplace.net/2020/08/19/15033/

6.曾慈慧, 董娟鸣, 庄明霞. 都市邻里公园公园的友善儿童环境指标建构.建筑学报, no. 99 (2017): 99.